高榕资本 – VCNEWS https://www.vcnews.com Tue, 19 May 2020 05:36:4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 水木未来:致力于构建世界级新一代药物发现平台 https://www.vcnews.com/202005198484.html Tue, 19 May 2020 05:36:05 +0000 https://www.vcnews.com/?p=8484

水木未来成立于2017年底,总部位于北京。致力于运用突破性技术大幅提升新药研发速度和高难靶点成药性。

创立以来,水木未来已建成亚洲第一个以300kV顶配冷冻电镜为核心的商用蛋白质结构解析平台,依托清华大学和自主研发的革命性结构解析方法学与基于结构和计算的药物发现技术,构建了世界级新一代药物发现平台,面向全球研发药企和机构提供新药靶点验证、化合物库筛选、候选化合物发现,以及治疗性抗体研发等综合性技术服务。

水木未来的新药发现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药物研发方式下靶点结构未知、随机性强、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将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SBDD)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水木未来联合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表示:“冷冻电镜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最强有力的结构生物学方法之一,尤其在解析具有重要意义的膜蛋白和生物大分子复合体接近天然状态的高分辨率结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基于结构生物学的新药研发开辟了全新的空间。”

水木未来联合创始人兼CEO郭春龙先生表示:“人类在与疾病漫长的斗争历史中几乎是全程在黑暗中摸索。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尤其是近年冷冻电镜领域的突破,使得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分子和原子尺度搞清疾病的机理,进而有针对性地研发药物,把数千年的黑盒问题变成白盒问题。冷冻电镜进一步推动了新药发现的数字化,将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并使之前无法成药的靶点变为可能。”

水木未来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国内顶级科研机构。水木未来联合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宏伟教授,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和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王宏伟教授从事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多年,主要致力于冷冻电镜相关方法学开发。

水木未来还拥有蛋白晶体学、计算化学、免疫学、药物化学等相关药物研发领域的众多专家。

融资信息

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未来,英文名:Shuimu Biosciences Ltd.)近日宣布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由高榕资本、普华资本、薄荷天使基金共同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建设、优化相关技术平台,及完善人才队伍。

高榕资本项目负责人表示:

“中国医疗行业在国家政策、技术创新等多重推动下,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型非常明显。创新源于基础科研,而我国在结构生物学方向、特别是基于冷冻电镜的结构解析研究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水木未来就是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平台公司,一方面通过蛋白结构解析为客户提供科研服务,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为客户提供基于结构的新药研发服务。水木未来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背景,在相关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
齐碳科技:专注于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的自主研发、制造及应用 https://www.vcnews.com/202005138354.html Wed, 13 May 2020 06:25:10 +0000 https://www.vcnews.com/?p=8354

齐碳科技于2016年成立。专注于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的自主研发、制造及应用,以满足生命健康领域对基因测序日益增长的需求。齐碳科技创始团队表示,作为立足中国、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企业,齐碳科技的愿景是让基因测序技术进入千家万户,为国民提供高性价比的基因测序解决方案。

深耕前沿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

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基因测序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根据行业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美元,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到183亿元。

齐碳科技所攻坚的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属于目前最为前沿的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并且公司直接切入产业链上游的基因测序仪器研发,这也是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最高、研发难度最大的一环。

与基于SBS技术的测序设备相比,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提供读长超长的单分子测序能力,能快速实现测序结果实时输出,同时具备仪器小型便携、单次运行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可广泛应用在病原体快速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甲基化检测、RNA直接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等领域,还可提供“从样本到结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未来在POCT甚至消费级基因测序领域展开应用落地。

行业分析认为,在不远的未来,纳米孔单分子测序行业有可能获得和二代测序并行的市场空间,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稳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搭建跨学科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点

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研发,背后需要涵盖蛋白工程、生物芯片、电子电路、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交叉学科。目前,齐碳科技已组建起一支跨学科研发团队,联合创始团队在上述各领域积淀深厚。其中,白净卫博士是基因测序技术专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IBM沃森实验室博士后;胡庚博士是电子电路专家,清华大学博士;谢丹博士是生物信息专家,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凭借一流的团队与研发实力,齐碳科技已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比肩国际顶尖水平。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蛋白和控速蛋白提升了测序速度和稳定性;优化的核酸文库制备方案保证了长读长测序能力和测序效率;创新设计的纳米孔通道阵列结构配合定制的专用集成电路,支持数百路纳米孔通道的并行测序;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碱基识别算法提高了测序准确率。

白净卫博士表示:“过去几年,齐碳科技不断在纳米孔基因测序领域深耕,从最初的原理样机到工程样机,再到今年计划推出的最小可行化产品,我们持续验证这一创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未来,相信随着生化、硬件和算法的进步,还将进一步提升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胡庚博士指出:“从齐碳科技创立时几位背景经验互补的创始人,到今天50多人的团队,跨学科交流是齐碳科技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的壁垒之一,因为让不同学科的人互相理解、配合、合作创新并非易事。此外,齐碳科技团队拥有丰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可供对标和参考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从前沿技术中获得灵感,比如3D打印、人工智能等等,从而实现研发创新。”

进一步提升产品样机准确率与稳定性,帮助更全面感知生命

据悉,齐碳科技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历经多轮迭代,现已进入产品样机的冲刺阶段。目前,样机的通量、准确率以及稳定性都在不断提升中,有望于2020年完成首款产品的定型和小批量生产,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

高榕资本项目负责人表示,齐碳科技所进行的纳米孔基因测序设备的研发,是一次跨学科的技术攻坚,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蛋白工程、流体芯片、电子仪器、碱基识别算法等各个环节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证明了齐碳科技的研发实力。未来,我们充分看好单分子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组、传染病、复杂结构变异的临床疾病上发挥其独特的长读长、低成本、便携式的优势,拓展我们对疾病的理解认知。同时我们也期待纳米孔作为一个平台型技术的可延展性,从基因层面拓展到转录组乃至蛋白组的可能性,帮助更全面地感知生命。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进一步凸显了病原体快速检测、快速诊断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为了助力疫情阻击,齐碳科技作为清华大学的合作单位参与了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的技术攻关,该项目已被纳入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齐碳科技也正加速自身研发进程,助力科研抗疫。

目前,齐碳科技已在北京和成都设立了办公室和实验室,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流水线,研发团队包括多位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牛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的高级专业人才。齐碳科技在纳米孔基因测序涉及的各个技术领域进行了全面的知识产权布局,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融资信息

5月13日,国内领先的纳米孔基因测序公司齐碳科技宣布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银杏谷资本跟投,雅惠投资等老股东追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核心产品的准确率与稳定性,同时将加速生产线的建设和商业开发,引领国内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