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动资本大象:创新是市井雄心中连成串的灵光乍现

2019-11-29 14:33

在中国主流语境中,创新常被认为是外部压力下被迫进行的优化更新。但实际上,源于近代西方的“创新”,所对应的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线性时间观,它强调的是打破既有的框架,从细节小事上所做出的不经意改变。

11月初,大象在2019年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ADM)发表演讲,讲述了自己从阿姆斯特丹崛起、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发现这三件事中总结的创新规律和效应。

大象认为,对于创新这件事来说,「100次的试错比1万小时的练习更重要」。

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我的工作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那就是看项目。我和我的团队每年经手的项目少说也有几千个,每一次看项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创新进行鉴别的过程,苦心孤诣从这几千个项目中挑选出其中的二三十个进行下注,仍然免不了有不少错判和被证伪的情况。

所以,投资人最关心创新,是创新天然的研究者和发现者,也最有动力知道创新的密码究竟是什么,但是很不幸,我们对创新的了解仍然只是雪泥鸿爪,无辩东西。

创新之所以难以被辨别和捕捉,是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普遍特点是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线性之和,在许多情况下,整体似乎会自行发展,几乎与组成个体的特性相分离。即便我们知道组成个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我们也不太可能预测出它们所组成的整体的系统行为。这一整体的系统行为被称作「涌现行为」,即一个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与它的组成个体简单相加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存在很大不同。

前段时间正好去了荷兰和意大利,特别好奇这些欧洲早期城邦国家的历史,我发现城市的历史和企业的发展大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城市的崛起和兴盛,也同样取决于偶然的或一连串的创新。

一条鲱鱼让阿姆斯特丹崛起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的崛起,这也是我关于创新是如何起源的第一个故事。

11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还是一片沼泽地,与苏格兰隔海相望,盛产鲱鱼,是个只有几百户渔民的小村落,直到1345年。134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记录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巴黎圣母院落成,这座哥特式基督教堂建筑,耗时近两个世纪,完工后成为天主教巴黎教区的主教座堂。


△ 阿姆斯特丹城市徽章,代表这座城市多元化的繁荣历史

这一年,在阿姆斯特丹这个小渔村也发生了一件小事:一位只剩最后一口气的老人在家里静候死亡的降临,吃下家人从圣礼中领来的圣餐之后,老人开始呕吐起来,家人们惊讶地看到圣饼被老人完整地吐了出来,为了不亵渎神灵,家人们赶紧将圣饼扔进火里,但奇怪的是圣饼并未燃烧。城里的神父把这块具有超自然力量的薄饼带进教堂,并对外宣布神迹的降临。人们在老人房子所在的地方建起一座宏伟的教堂,欧洲天主教徒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朝圣,连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抱病前来并获得治愈。「阿姆斯特丹神迹」从此享誉欧洲,昔日的小渔村在短短100年时间里,至少建起了十九座修道院。城市初具雏形。

但真正让阿姆斯特丹崛起的是另外一个故事。

1358年,荷兰渔民威廉姆·伯克尔斯宗发明了一种小刀,可以一刀破开鲱鱼鱼肚,去掉鱼肠,同时保留富含消化酶的幽门盲肠,再辅以盐腌,这样原本只能保存7天的鲱鱼,就可以保存长达一年之久,完美的解决了鲱鱼易腐烂的问题。


△ William Buckels 发明的鲑鱼保存法,完美解决了鲑鱼易腐的问题

有了保质期更长的食物,阿姆斯特丹渔民可以去更远更深的北海地区捕捞。鲱鱼更加肥美,盐腌之后的风味也更好。

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还潜藏着一件小事:1416年,位于阿姆斯特丹北部霍伦城内的渔船制造商研发出适合远洋航行的双桅捕鲱渔船,这种船依靠风力航行,能在海上待上五周甚至更长时间。


△ 荷兰鲱鱼船队

独特的保存技术和领先双桅帆船,使得阿姆斯特丹出产的鲱鱼鲜有对手,很快垄断了欧洲的鲱鱼市场,船队顺着地中海和北海进行贸易,大量的物资被运回来交易,阿姆斯特丹真正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商业城市。

至于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的建立,以及期权、期货合约、股票回购等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回溯起来,都要归结于那个神乎其神的圣饼传说和一条微不足道的鲱鱼。

△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于1602年创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

创新具备自我繁衍的属性。汽车被发明出来,自然就会产生加油站这种业态。阿姆斯特丹的一条鲱鱼,让这个如今人口也不过才80万的城市,带领荷兰垄断东西方贸易,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

我特别喜欢了解这种因缘际会中的灵光乍现,比如复式记账法之于哥伦布航海,钟表之于修道院,英国诗人乔叟与葡萄牙航海事业的关系等等。你可以说它是复杂系统的中的「自然涌现」,也可以说它是皓首穷经之后的妙手偶得。

特别要说一下,乔叟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乔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坎布雷特故事集》开创了英语文学之先河。除了作家这个身份之外,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王室侍从,后来担任宫廷建筑主管。他在王室中有一个仰慕者——菲利帕,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孙女。乔叟的业余爱好是研究航海,这种研究也感染了菲利帕。菲利帕后来成为了葡萄牙王后,她对航海的热衷又传染给了儿子亨利,亨利王子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却热衷于研究航海技术,并在萨格里什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所航海学校,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葡萄牙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船队,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上第一流的探险家或航海家,并率先垄断东西方的贸易航线。

我讲这些故事想表达的意思是,创新很多时候就是起源于偶然,「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它无从预设,但可以事后验证。

美第奇效应:成功的人总是扎堆

在创新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美第奇效应」,指的是不同领域的高手聚合在一起,因思想、观念和学科的碰撞而迸发出新的灵感。


△ 美第奇家族的壁画

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前后欧洲最有势力的名门望族,家族中先后出过四位教皇、两位法国皇后。凑巧的是,这个家族的人还特别热衷于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耳熟能详的大师几乎都得到过他们的赞助,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伽利略等等。

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曾经写过一篇叫《市井雄心》的文章,他说一个城市咖啡馆里,人们窃窃私语交流的东西,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气质。巴黎的人们是真的会去买一幅一笔一划画出来的油画的,而在硅谷、洛杉矶,人们可能更偏向去买复制品。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当然应该选择在巴黎这样的城市,而不是硅谷;反过来,你要从事高科技创业,当然应该去硅谷而不是巴黎。

马尔萨斯顿悟:创新是灵光乍现的产物


这里有三个人的照片,第一个大家都知道,是达尔文,第二个是华莱士,第三个是马尔萨斯。

为什么这三个人在一起呢?

我们都知道,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但跟达尔文同时代,比他早几个月发表自然选择理论的那个人,叫华莱士。

达尔文跟着英国皇家海军的小猎犬号考察回来后,一直在苦思冥想动物进化的规律,研究了整整20年,但是从来没有发表过自己的研究成果。直到有一天收到另一位自然学家华莱士的论文《论变种无限地偏离原始类型的倾向》,达尔文惊讶地发现华莱士居然也独立地得出了自然选择导致进化的思想,这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合。达尔文很沮丧,但仍慷慨地帮助华莱士发表了他的论文,只要求自己的成果也能同时发表,他甚至担心自己的这个要求「有些可鄙」。但华莱士觉得达尔文是真正启发他的人,其研究也更加充实缜密,因此让达尔文先行发表,于是,在1859年底,400页的《物种起源》得以出版。

但是同样巧合的是,无论达尔文还是华莱士,他们获得理论突破的灵感都来自马尔萨斯,都是在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过程中,顿悟到了自然演化和人类进化的相似之处。


△ 马尔萨斯《人口论》

在《查尔斯达尔文自传》中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描述:

「1838年10月,也就是我开始系统研究15个月以后,当我读书自娱时恰好拿起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通过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我发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都上演着生存竞争的大戏。于是我突然想到,在这种情形下,有利的变异往往会生存下去,而那些在环境中不具备优势地位的生物体则被毁灭。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新物种的形成。就在那一刻,我的新理论终于可以开始了。」

我讲这个事例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强调灵感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是要说明形成灵感的过程更加重要。如果没有随同小猎犬号五年的南美考察,以及之后连续几年的研究,就不可能有某一刻的顿悟。所谓念念不忘,才有回响。

刻意练习,不断试错
投资人是天然的创新研究者和发现者

投资人是天然的创新研究者和发现者。创新必须经历无数次尝试和迭代,刻意练习很重要,你要成为一个武林高手,一定是每天在梅花桩上埋头苦练。但这适用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内,在长期变化不大的条件下,你只需要比别人领先那么一点就足够。

但在不断变化的行业内,你的100次试错,要比1万小时的练习重要的多,你必须快速地、低成本地试错,在错误中学习进化,才有可能在某一刻找到事情的真谛。

同时,创新要基于一个生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独自穿越沙漠固然勇武,有互相切磋的同道更容易成功。

作者信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盈动资本

原文作者:大象

原文标题:大象:创新是市井雄心中一连串的灵光乍现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wRydCulZ_h3HgKmV7PfdEg

题图源自:原文配图

版权声明:本文遵照“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 3.0CN)”规则发布,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前沿科技资讯的流通可及性,以此作为他人创业或共享的参考,所涉及之内容为原文作者的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