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创投杨磊:硬科技投资是对信念的坚守

2020-03-25 16:00

硬科技的投资,特别是半导体的投资,在国内一直是处于起伏交替的状况。如今虽有众星捧月般的风光,但过往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有少数人肯一直坚守于此,而杨磊就是这少数者之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投资者在洞悉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发掘自我。为此,选择这条艰险之路的杨磊并不后悔。无论是时代给予的机遇,还是他的内心所愿,都让他与半导体注定结下不解之缘。

硬科技投资的火苗

“硬科技的投资‘不招人待见’。”杨磊半开玩笑地说。但就是这个曲高和寡的投资方向,他做了十年。

从2008年回国算起,杨磊一直在做硬科技方面的投资。这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国内的同行之人寥寥无几,但是杨磊和北极光创投却一直坚持下来了。“这个火苗在我们这里没有断过。”

杨磊在北极光负责先进技术的投资,在智能系统、半导体、传感器、新材料、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都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投资及负责投后管理的项目包括:安集微电子,黑芝麻智能,诺菲纳米科技,清锋时代,清智科技,亿智科技,云英谷科技,登临科技,芯朴科技,Crossbar,Hiretual,联睿微电子,通用微等。

这一串闪亮的名字中,很大一部分是半导体公司。半导体是硬科技中的硬核,其门槛高、投资周期长,让很多投资机构望而却步。但是从11年开始,杨磊始终对半导体投资不离不弃。这段时间的中国半导体和半导体投资行业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他都见证了。

“ 10年前,做半导体投资,可能有一大桌,不到20个人;5年前,可能就剩一小桌了,只有5、6个人。但是今天如果问投资人,你投半导体吗?没有人会不举手。”在一次投资论坛上,杨磊曾这样回忆这些年投资半导体的感受。

做半导体的投资,也并非是一蹴而就。加入北极光创投之前,杨磊已经在美国开始了投资生涯。2005年到2007年,他个人投资了一些初创公司。这些公司的后续发展都不错,得到进一步的融资。因为做得风生水起,他进入了美国的一家知名基金公司VantagePoint。这家公司在投资圈内很有实力,特斯拉的A轮就有他们的参与。

杨磊主要负责该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业务。他发掘了很多不错的投资对象,如软通动力、蓝讯等。遗憾的是,虽然各种前期工作都做到位了,但是最后时刻,这些项目基本被美国老板给“毙”了。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VC还是一个非常本土的事业。

决意从该公司跳出的杨磊,收到了很多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他心中初步圈定了两个公司,但是曾有一面之缘的北极光创投掌门人邓锋得知此事后,力邀他与北极光团队见面。被邓锋的热情所打动,杨磊和邓锋的团队见了面。随后,他又对北极光投资的所有公司做了个尽职调查。最终,北极光的企业文化吸引了他。“北极光是一个很有情怀的公司,把帮助企业家成功当作第一位,我觉得在文化上很契合。”

加盟北极光创投之后,杨磊一开始做的是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不过,他一直在关注半导体。从11年开始,遇见合适的机会后,他正式踏入了半导体的投资领域。“我一直在寻找自己最适合投什么,最后发现还是要做自己理解比较深的领域,而这就是半导体。”杨磊这样总结道。

结缘半导体

杨磊与半导体的缘分其实很久了,贯穿了他的求学时代和最初的工作阶段。

1993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在专业的选择上,杨磊稍感缺憾。无线电才是他最想学的专业,可惜由于那一年北大不招无线电系的学生而没能如愿。父母都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杨磊最终选择了高分子化学专业。“我当时学的就是做光刻胶,这可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目前还无法填补的空白。”杨磊认为这是自己与半导体的初次结缘。

读完本科以后,与很多同学一样,杨磊也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深造。原计划读完硕士就去就业,没想美国大学新颖的教学方式,完全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当时有一门深奥枯燥的热力学,由一位韩国老师来教,他深入浅出的讲课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一下把课程给讲透了。”有了学习热情,杨磊决定继续读下去。

在他赴美留学的那个年代,正是半导体最火热的时候,电视中经常播放Intel小蓝人的广告,各大半导体公司的市值也屡创新高,引得全球各路年轻才俊们趋之若鹜。

杨磊学半导体的意愿也更强了,恰好学校有个纳米科技研发中心,研究方向和半导体挂钩,而且有位很厉害的泰勒教授,带过的学生都去了Intel、AMD这些顶尖公司。杨磊想去泰勒教授的小组,就给教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自荐信。感受到诚意的泰勒教授同意他去面试。面试很顺利,不过教授告诉他,这里的学生一般6年才能毕业,可自己还有4年就退休了,所以能否在4年的时间完成博士学业就很关键。

杨磊没有产生退意,他认为自己可以搏一下。于是,他开始师从泰勒教授,研究相差掩膜工艺。这个研究方向涉及到器件工艺,还要熟悉EDA,实验难度很高,挑战巨大。做实验的时候,杨磊经常在洁净室里一宿一宿地待着。最辛苦的是,他要制备的材料,需要从实验炉中用手工的方式一点点往外抽取,“半小时才能抽出一米,极端考验人的耐心”。

他坚持下来了,而且还辅修了计算机。这样一来,学习器件工艺、VLSI设计、操作系统,还要自己编写EDA工具,杨磊的知识面大为拓宽。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创新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在实验中,杨磊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做出了优异的实验样品,让实验室获得一笔8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教授一高兴,给了他多一倍的薪酬。

杨磊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出师,成为泰勒教授门下最短时间读完博士的学生。毕业时,他可以选择IBM、Intel或摩托罗拉。巧的是,一份麦肯锡咨询公司发来的邀请信又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麦肯锡的半导体生涯

那年,麦肯锡公司广邀美国各大学的博士们去波多黎各听管理咨询讲座。对于这个世界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杨磊称自己那时一点没有概念,“只是知道波多黎各”。受到好奇心驱使,他参加了这次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杨磊认识了很多其他专业的博士,并对管理咨询有了好感。而且,麦肯锡当时开的工资很高,起薪就是十六七万美元。2000年初,这对一个刚毕业的异国留学生来说,不啻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最终,他决定加入管理咨询这个行业。

没想到的是,这段路之初却并不平坦。刚入职不久,2001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来了。裁员大潮席卷全美,一同入职麦肯锡的新人基本都被辞退了,凭着在读博士时习得的多种知识技能,杨磊最后得以“幸存”。“我能留下,主要靠两样,一是计算机,二是半导体。”杨磊感慨道。

他当时在纽约参加摩根大通集团的合并案项目,要制定一个裁员的计划。可当时两公司的技术加运营一共有一万多人,没有具体的业绩数据,很难做出评判。他想出一招,安排几个程序员把所有银行的花销做成一个数据矩阵,再让每个人和每个项目匹配进去,算出每人的业绩和效率。但当时数据量过大,程序要同时在2台计算机上运行,效率很低。学过编程的杨磊就亲自上阵,修改程序。最终,他用程序输出的“一大箱子”详细数据报表获得了客户和公司的认可。

此项目一结束,杨磊获悉公司接了富士通和AMD闪存部门合并的案子。一听是半导体,杨磊二话没说就申请参加。考虑到他的专业背景,公司批准了。此后,在麦肯锡的7年内,他有5年的时间都是在做半导体。从AMD拆分出Spansion,AMD拆分出格芯,NXP从飞利浦分出来,应用材料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这些项目他都参与了。

他印象中最深的一个案例,是去给NEC在日本九州的Fab(晶圆厂)做提效。日本人对于美国公司来指导工作,心中多有不服。工厂的负责人就对杨磊说:“美国公司也能来教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工艺?”杨磊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问对方要了一台设备,在旁边观察了好几个小时的操作运行。然后,他告诉对方,有办法能提高8%的效率。日本负责人不太相信,于是杨磊就让他安排个工人,现场教他用自己提出的方法来提效。最后的结果证明了杨磊的方法正确,工厂负责人对他十分佩服。直到多年以后,碰上那位负责人的时候,对方还告诉杨磊:“杨桑(先生),咱们合作的那个项目是日本制造业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个,它拯救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

麦肯锡教会了杨磊很多先进的思维方法,也让他接触到风险投资。如前文所述,在离开麦肯锡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之旅。

硬科技的投资逻辑

投资并不是一个智商160打败智商130的游戏。这是巴菲特的名言,意思就是投资并不需多聪明,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投资逻辑,并严格执行。

杨磊认为投资硬科技,要有跨领域的认知能力,而且每个领域都要有很深的了解。每个他所选中的投资对象,也都具有这种系统性的思维特质。“我觉得自己可以做战略的构架,但定义不了产品。所以我找的人,都是能看清复杂的方向,执行力又强的人。”杨磊谈到。

要在未来胜出,杨磊为半导体公司的掌舵人总结了三条认知标准:“一是认知的时间轴要比别人长,要看到更远的未来;二是要跨更多的领域;三是要比别人深。如果不拼认知能力,半导体就只能把产品当萝卜白菜卖。”

这也契合了他坚守半导体投资多年悟出的心得:“半导体公司越来越像系统公司,既有硬件,也有软件,要应对挑战,需要领路者有非凡的认知能力。”

有一家他所投资的半导体公司,做半导体生产材料起家。出于对行业的了解,他起初已不打算投资。但是,与对方领导共进一次早餐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他发现此人对行业的理解相当深入,更有一份对事业的执着。二话不说,杨磊立刻拍板进行投资。尽管因为历史的原因,这家公司的投资条款对投资人非常不利,但他没有一丝动摇。

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杨磊的眼光。这家公司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龙头公司,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我后来知道,对方也是吃了这顿饭,才决定接受我们的投资。”杨磊表示,“如果再过十年,我还是会选择投他们。”

对于半导体的投资方向,杨磊称自己关注的是“计算架构的大变化,比如下一代的存储,下一代的触控”,希望抓住大的机会,而不是专注小而美。

不能全面深刻了解技术,就抓不住这种大机会。“有人说,北极光特别偏好技术。我就要把这个基因鲜明化。”杨磊对技术的喜爱近似痴迷,“有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与一个朋友吃早饭的时候有了灵感,立刻给团队打了电话。”

这种对话经常发生在杨磊与投资对象和自己的团队之间。器件、算法、AI,甚至很多产品细节都是讨论的话题。“这种讨论让我非常快乐。”他开心地表示。

节奏、坚守和策略

接受杨磊投资的人,很多最后都成了他的朋友。“已经被我们投资过的,还会劝说其他人也来接受我们的投资。”把帮助企业家成功当作第一位,不仅是北极光的核心文化之一,也是杨磊的行事准则。

投资对象有了问题,杨磊经常会给他们各种直接的建议。不过,有时候他也会让“子弹飞一会”。“有个公司的CEO,我跟他聊了半个小时,一个信息都没交流进去。我于是反省,决定等段时间再沟通。”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那个公司CEO主动来找杨磊,接受了他的建议,还埋怨他为什么不早说。

杨磊打了个比方:“这就是控制节奏,就像敲墙一样,连续去敲不如蓄力猛敲一下。”在投资的每个环节,时间点的拿捏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也会经常约CEO去散步,在锻炼中探讨问题。散步完毕,他还会请对方到家里品尝他的厨艺。“与每一个CEO聊天,都能学到东西。”杨磊称这也是自己排遣压力的一种方式。最近一年,他也在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压:“我还在尝试冥想,哪怕只有十五分钟,也能带来新的思考。”

当然,他钟爱的厨艺也是很好的解压方式。“我是一个好厨师。”杨磊对自己的厨艺水平很有信心,喜欢综合各种菜谱所长,做些微创新。“做饭的时候,人是在多线程地思考,所以会非常专注,忘却杂事。”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杨磊还非常爱好摄影,这是从小受父亲熏陶的结果。在很小的时候,他就会自己配显影液、定影液,独自冲洗胶片。投资人走南闯北的职业特点,也给了他很多拍摄机会。

爱好丰富了他的视野,让他在投资路上更加自如。虽然现在有机会做晚期投资,但杨磊依旧喜欢做早期投资。因为能与企业一起成长,他是乐得其所的。新兴的5G射频、BLE(蓝牙低功耗)、AI芯片领域,他都投了初创公司,并已经初有成果。

做半导体投资多年,他深知半导体行业的艰辛。对于新进的半导体创业者,杨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要做好一个半导体公司,在经营上重要的是控制好现金流;在战略上,除了坚持以外,还要有正确的策略。杨磊强调:“坚持非常重要,但是在坚持的同时一定要积累核心竞争力,等释放之后,再积累新的核心竞争力,如此不断循环,最后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作者信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极光创投

原文作者:爱集微 李延

原文标题:北极光创投杨磊:硬科技投资是对信念的坚守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HyvHZN6LJQo0UvNSVWw9Rg

题图源自:原文配图

版权声明:本文遵照“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 3.0CN)”规则发布,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前沿科技资讯的流通可及性,以此作为他人创业或共享的参考,所涉及之内容为原文作者的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