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的第一个CTO(Chief Technical Officer首席技术官)啊,是一个IT公司的技术大牛。
像所有爱情故事一样,一开始我们的感情很甜蜜。后来,公司来了一个产品经理,慢慢地,我觉得我们仨的感情变得有点拥挤,他们每天吵架,花完我的钱以后,他们都走了。”
这是一个被CTO“伤透了心”的CEO,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我要搭建线上平台时,第一反应就是找一个实力出众的CTO,因为我不懂技术;所以我也很快找到了,因为我不懂技术。”
要不是参加了11月9日下午的湖畔大学“在湖边”007期技术专场——“1号位的技术观”,我也不会发现原来CEO和CTO之间有这么多“暧昧”的故事。
为了让隐藏在CEO和CTO之间那些“有点不舒服,但又说不清楚”的小问题一一浮现出来,我们专门搭了一个吐槽局:
这些吐槽的背后,其实指向了一个个困扰了创业者很久的问题:
不懂技术的CEO怎么给CTO设KPI?
创业公司是否需要CTO?
创业公司要不要超配CTO?
技术团队如何搭建?
……
我们试图以一个具体问题为线头,缓缓拉动创业者们去思考和发现这条线指向的底层问题。
当天“在湖边”活动的第二部分是一场辩论,正反方共8位创业者就“创业公司要不要超配CTO”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唇枪舌战。
正方认为要超配,因为当一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必然需要技术创新和模式进步,超配CTO的出现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方向,还会为企业技术团队的组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如果是技术驱动型企业,超配CTO将直接提升企业竞争力。
反方则认为不要超配,创业公司追求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小步快跑,避免超配并不是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机会。
超配CTO是为了在战略上领先,但是战略的落地涉及到很多组织层面的配合,仅仅超配一个CTO,组织将很有可能失去平衡。
本次辩论我们还特意邀请了两位“魔王”领队,他们分别是正方领队:刘曙峰(恒生电子CEO、湖畔四期学员)和反方领队:蒋烁淼(驻云科技创始人、湖畔一期学员)。
刘曙峰认为适配是一个状态,但要一直处于一个适配状态其实很难。很多时候,要么找不到合适的人,要么适合的人逐渐跟不上变化。
所以更大概率上,大家其实都处在一个或低配或超配的状态。而一个CEO所需要的是,判断哪个部分是需要优先配置资源的。当CEO对企业内的重点部分进行资源优先配置的时候,就是一个超配的状态。
蒋烁淼则认为这个辩题的背后实则讨论的是CEO的技术心态,他认为如果CEO都想不明白行业的趋势、技术的趋势是什么,妄图通过找一个超配的CTO解决所有问题,是不会成功的。
CEO作为公司的领路人和第一责任人,不要把技术研究的责任推给别人,要自己想明白技术是什么,技术对公司的作用,找到那个适合公司现状的人,他不一定非是一个CTO。
经过上半场的欢笑和争辩后,下半场两位嘉宾学员,就刚刚大家提出的吐槽点和论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回答了现场创业者们的提问。
技术出身的蒋烁淼认为今天大家过度夸大了技术万能的观点,他说技术,或者我们今天讲的ICT技术,其实很多时候不一定能够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创业者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技术创造的价值。
而销售出身的刘曙峰用自己和恒生电子24年来的发展历程表达了他对技术的认知:技术确实是推动我们整个社会进步,去改变各个行业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主要力量。
但光看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创业者还要看到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到底是什么,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对创业者而言,更重要的是不断去观察和跟随。
活动最后,浙商总会秘书长、湖畔大学顾问郑宇民总结道,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依靠的是地球资源,但是今天中国的发展方式变了。
“创业公司要不要超配CTO”这个话题的背后触及到一个世界变革、中国转型、企业家换轨的特殊时期。我们研究的不仅是一个超配不超配的问题,而是转型不转型的问题,是发展方式的问题。CEO研究这个事情,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CEO、CTO的关系就仿佛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CEO从世界观的角度来匹配好资源,创造好生态,最后运用好方法论,从解决生态最后触及到方法;而CTO是从方法论入手,来靠拢世界观。
CEO不是骆驼,但是你必须给骆驼穿越沙漠的路线和指引。这个骆驼就是CTO,他有蓄水的皮囊,有驼峰,能够通过漫长的沙漠,带领你走入一个新的生态。